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感恩的心】我的母亲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1033        作者:慕容雅竹        发布:慕容雅竹        首发时间:2011-05-08 00:24:59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我的母亲

——谨以此文献给我亲爱的母亲

                   

在老家,我的母亲是闻名乡里既美丽贤淑,又很有文化的女人,在属于她的年代,她拥有一切外在和内在的美丽。

小的时候,我很为有这样一个母亲而自豪,想来我的父亲也是很为有这样一个妻子而自豪的。那时,父亲在离家数千里的地方工作,母亲一人在家带着我们四姐弟生活,他们之间以通信联系感情。年少时我看过父亲写给母亲的信,虽然错别字不少,但信中的话写得很深情,因而我眼里的父母是很幸福的一对恩爱夫妻。谁知长大后我却听说母亲与父亲的婚姻是外婆强自作主而成的包办婚姻。母亲未嫁父亲之前,曾有过一个青梅竹马、相爱至深的恋人,可外婆觉得那男孩工作不好,硬是用以死相逼的方法拆散了他们。年轻的母亲在强大的家族压力下不甘不愿地嫁到我家后,就将自己一生的梦想深深掩埋,安分守己地在我家做了个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奉养婆母的女人。

我不知道母亲是如何走过那段人生最悲惨的日子的,但母亲的确是个外柔内刚、继承了中国女性传统美德的女子。结婚前,作为家中幺女和独女的她极受外公、外婆和年长许多的舅舅们的宠爱。外公一家让她“十指不沾阳春水”,只做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淑女,高小毕业就被招工去了重庆电机厂工作,只是因为三年困难时期国家大规模裁人才回到家乡。回家后外婆和舅舅们也不曾让她下地劳动,只要她在家里洗衣做饭,帮舅舅们带孩子。嫁到我家,一切都得靠母亲自己了,她必须自力更生,必须学会做农活、挣工分养活自己。我想象不出母亲面对那些从不曾做过的农活时流过多少眼泪,但我能想象美丽温婉的她在由家中娇女转变为真正农妇的过程中,一定有过脱胎换骨的经历和感受。但母亲靠着自己内心的强大,让人大跌眼镜地在很短的时间里学会了所有农活,还里里外外一把手,不但和其她女人一样下地挣工分,将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还担任了生产队的会计,后来又当了大队会计,一手算盘拨得又快又准,帐做得四平八稳,分毫不差。

一般情况下,农村的姑娘媳妇们大多或好或差地做得一些女红,但在我的老家,却是少有人比得过我母亲的那一手针线绝活。母亲会织那时的乡下女人见都没见过的毛衣、会自己裁剪和做衣服,做的衣服又合身又好看,就连衣服破了补的补巴,做的布鞋都比别人做的好看……我的老家有个世代流传的习俗,即将出嫁的姑娘要做很多双布鞋,在她出嫁那天随她的嫁妆一起送到婆家,第二天她回门前再把带来的鞋子拿出来送给婆家人和婆家亲戚,得到鞋子的人或是在心里,或是说出自己对姑娘针线活好坏的评价。姑娘们当然很希望自己能留给婆家人第一次的好印象,可又不是人人都能做得一手好针线活,针线活不大好的姑娘们就会请娘家队里或亲戚中做鞋做得好的人帮忙。我的记忆里,生产队的那些姑姑或姐姐一选定了婚期,就会来找母亲帮着剪鞋样,拿到鞋样后再回去自己做好鞋帮和纳好鞋底,然后又来请母亲帮着上鞋。我小的时候,常常在半夜醒来时还看见母亲坐在煤油灯下为即将出嫁的姑姑姐姐们上鞋,那拉动麻线的声音成为了静夜里最特别的催眠曲,安抚着易醒的我又沉沉睡去。

母亲真的是很心灵手巧。七十年代初期,她请在区供销社工作的二姨夫帮着买了一台缝纫机,再去书店买了一本关于新式裁剪与缝纫的书,回到家边看书边实践,居然就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新式剪裁方法和用缝纫机做衣服,这既使她摆脱了昔日的纯手工劳动,大大缩短了做衣服的时间,也让我们姐弟从此以后都能穿着缝纫机打的衣服出门,令我们的童年伙伴对我们羡慕不已。看到我们穿打的衣服,他们就回家要求自己母亲也用缝纫机做衣服,他们的母亲只得在为孩子做新衣时来请母亲帮忙,母亲总是笑着接过,忙里偷时地帮他们做衣服。

乡间生活三十来年,坚持一个“让”字当先的母亲和邻里相处得非常和谐。在我的印象里,她是唯一一个从未和邻里吵过架,未与乡亲发生过纷争的人,这在连鸡零狗碎、芝麻大一点小事都会让人大吵一架的乡下,实属难得。同时,母亲也是个心地善良,非常富有爱心的人,邻里、亲戚谁家有困难,她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给予帮助。遇到生产队哪家的老人病了,想吃一点油荤,只要母亲知道,就会差我们给送一点过去。她总是对我们说:我们家比他们好过一些,还有点油和面,送点过去对我们来说无非就是少吃点,可对那些老年人来说就太不一样了,一点油荤就可能会让他们的病好起来。我当时不懂得母亲的话,长大后才明白:对于缺少营养的病人,特别是老年病人,油荤对于他们的作用有时比服一副药还大,他们也许就在补充了那一点油荤之后又站了起来。

这样的母亲极受乡亲爱戴,她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八十年带中期,母亲带着弟妹去中原与父亲生活,我又在外地工作,家中的房子便没有人住了,母亲因此很是忧心忡忡,怕房子因无人住而损坏。面对耽心不已的母亲,乡亲们都安慰她,要她不要耽心,他们一定会好好地照看我家的房子。乡亲们真的说到做到,母亲他们不在家的那几年,我家的房子一直被乡亲很好的照看着。天气好的时候,最近的婶婶就会去打开我家的门给屋子敞敞风,以免房子霉烂;雨季来临前,几个叔伯还自发地为我家翻房维修,以免雨季里房子漏雨。而我每次回老家,乡亲们总会问起母亲和弟妹他们的情况,对我说“不晓得你妈好久才回来,她不在,我们都很不惯。”我常常被乡亲对母亲的思念感动得眼泪汪汪,总是详尽地向他们报告母亲及家人的消息。

母亲是个好媳妇,好婶娘。我婆婆(本地称奶奶为婆婆)有三个媳妇,大伯母在困难时期回河南老家后一去不返,三婶婶自己有五个孩子需要照顾,很少能顾及婆婆,孝顺婆婆、侍奉婆婆的任务就由母亲一力承担了起来,吃穿用都由母亲来张罗。当时,婆婆由大伯家、我家、三叔家轮流供养,以三个月为期,但是,不管婆婆是轮到哪一家,只要我们家吃点好吃的,母亲都会要我们去把婆婆接过来一起吃,并给大伯和三叔家端一碗去,让我的堂兄弟妹们解解馋。我父亲节省下来拿回家的工作服和棉袄,也被母亲改过之后送给孩子多的三叔家。婆婆去世前患了轻度的老年痴呆症,且在床上躺了两年多,母亲就让婆婆一直住到我们家,坚持为她擦身换衣,抱她到院子里晒太阳。两年多的时间,我的婆婆身上没长过一个褥疮,直到去世时都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嫁到我家的母亲,从踏进这个家门的那天开始,就把眼泪收了起来,认命地和父亲过起了属于他们的日子。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母亲是父亲娴淑的妻子,是他的贤内助,替他为老母尽孝,尽心尽力地照顾他的兄弟及家庭,养育他的儿女,父亲应是深爱和感激让他很有面子的母亲的。可是,因为家境贫寒,爷爷去世早,比他年长的伯父被抓壮丁而过早地承担起家庭重担的父亲没有上过学,只在参军后学了点文化,因此,无论在个人修养还是在学识方面,父亲与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母亲相比都相差甚远,且父亲还有中国传统的大男子主义思想和拥有一份稳定收入的优越感,他常常无意识的在他人和母亲面前表露出大男人意识和个人优越感,使得母亲很难堪,对此,母亲心里是苦涩的,但她从未反过来给过父亲难堪,只是默默地吞下那份苦涩,成全着父亲的形象。

人都说,天下唯有母爱最无私.我的母亲,用付出青春和全部心血的代价养育了我们四姐弟。现在的我是长女,可在我之前,我是有过一个哥哥的。我的哥哥出生后得了四六风,时逢家乡发大水,因为无法及时送医,出生不到十天的哥哥离开了刚刚来到的世界。

初生孩子的离去对母亲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她在月子里大病一场,卧床了很久都没能恢复身体。三叔请人给父亲发去的电报,父亲立即请假回来接母亲去了南京,在那里生下了我。我半岁时,母亲带着我回到老家,一年多后生了二妹。二妹出生时,我不幸得了百日咳,由于正在坐月子,母亲没能很好的照料病中的我。也不知道是因为这场病的影响,还是因为失去哥哥对母亲打击太大而间接造成了我的体质偏弱,我从此成了与病痛和药罐为伍的孩子,这使得母亲一生都为此感到内疚。小的时候,母亲带着我寻遍了十里八村的乡下名医,看过了城里的大小医院。而且,可能是因为失去第一个孩子的影响,我们姐弟无论谁有个大病小灾,都会让母亲心惊胆颤,坐卧难安,非要等到我们的病全好了,她才会松一口气,放下心来。

在生活困苦的年代,虽然我们家的生活相对其他乡亲好过一些,一年里不曾断过米,断过油,但我知道,这都是母亲有计划地安排生活的结果。那时候,队里分了粮,家里杀了年猪,母亲从不曾像其他人家那样让我们敞开肚子好吃好喝几顿,除非有客人来,我们家才会煮干饭和吃肉。但是母亲是舍不得苦着她的儿女的:煮稀饭她会将米几乎全部舀到婆婆和我们的碗里,而她自己的碗里差不多尽是米汤;养的鸡生了蛋,也是全部进了老人和孩子的嘴,自己不曾吃过一个;麦子收后磨了面粉,母亲会在煮糊糊时给我们几个一人做一个饼子……

母亲敬老爱小、勤劳持家的品格深深地影响了我。作为家中长女,每有一份好吃的,我会先送给婆婆、留给弟妹吃。我在很小的时候学会了体谅母亲的辛劳,除了尽量多做些家务,小小年纪的我还下地去帮她干活,在我离家求学之前,除了插秧,田间地头差不多的农活我都学会了,尽管那时我只是十来岁的少年。

在我心里,母亲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为家庭和他人奉献了一生,我希望能回报母亲的生养之恩以万一。因此,参加工作之后我就开始供养母亲,有条件之后,我将父母接到了身边就近照顾,使他们能安享晚年。可母亲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来到城里,她又以自己的老年之身帮着三妹和弟弟带大了孩子,为他们解了后顾之忧。

母亲是一个农村妇女,可她打破了人们关于农村妇女的很多固有印象,她知书达理,举止优雅,一生热爱学习,坚持读书看报。五十多岁的时候,还看着报纸和科普杂志学习科学种田;现在,她看着电视学做菜,听电视里的讲座学科学养生,还时常把我买的书和杂志拿去读,这种好学不倦的精神连我的同事、朋友都敬佩不已。

今天下午,我坐在电脑前写着母亲时,我的母亲正戴着老花眼镜,坐在我家客厅的窗前绣着一幅要送给即将搬家的三妹的十字绣。我走出书房站在楼梯口看她,她那专注于刺绣的神情、微微弯曲的身子与她手上绣着的绣品,在春阳的余辉里构成了一副精美的画面。当她绣累了,抬起头来转了几下脖子又停下来,把眼光投向窗外时,我看见她已昏浊的眼睛里竟然闪烁着向往的光芒。我看着母亲,心里原有的一种感觉更加清晰了起来:在母亲的心灵深处,其实是有一个我们不曾了解的角落和渴望存在的,只是,她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将那一部分封存起来,埋于心底,安心地做了个贤妻良母。面对这样的母亲,我已经不能用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而是真正地崇敬和热爱,更有着深深地心疼。

我愿,一生劳苦的母亲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所以,我由着她在有生之年做她喜欢做的一切事情。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5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4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1-05-08 11:35:42
文章评论
独上西楼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5-08 19:46:07)  
母慈女孝,祝福作者的母亲晚年幸福!祝福天下的母亲快乐安康!
秋子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5-08 18:38:46)  
祝福天下所有母亲幸福安康!
秋水伊人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5-08 17:41:20)  
很多母亲的品格都是相似的,我的母亲也是如此。只是我不想动笔去写,怕自己写不好。
偷闲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5-08 07:35:53)  

勤劳善良优雅能干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问候作者及母亲,母亲节快乐!

纸墨茶香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5-08 06:37:10)  
祝福母亲福寿安康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