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今朝书院锦添花
文章来源:韦志远        访问量:660        作者:韦志远        发布:韦志远        首发时间:2013-08-11 16:22:17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今朝书院锦添花
                  枯木逢春泼彩霞,今朝书院锦添花。
                   鸿图再展重修建,二度梅开乐儒家。
今年以来,浦北县进一步加强对打朗书院、客家文化民族村的修复建设,并且计划把全下16家书院景点全部按比例浓缩在大朗书院周围,那里把该景点打造成为4A级的旅游景点。目前,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为此,把本人2003年开展撰写的《六万山雄书院高》的散文再次奉献给大家:

             六万山雄书院高
                                                  ——广西浦北县书院文化巡骏
           (原载《当代广西》)
            韦志远  

书院辉煌铸;黉园锦绣添。时值金秋时节和全国第2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钦州工作》编辑部要我快点撰写一篇关于广西浦北县书院文化历史的文章,于是,我在匆匆忙忙中便三下五除二而一气呵成地写就这篇文章。
  六万山下,南流江畔,如诗似画,江山如此多娇。素有全国文化之乡和蕉乡之称的广西浦北县确实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人杰地灵的地方。特别是古老而年轻的越州大地蕴含浦北人如六万大山般的志存高远的磅礴恢宏气势和如南流江那弯弯的凤尾竹和粼粼秋清江水般的侠骨柔情而特别的有魅力,同时也蕴藏着如秦皇朝兵马俑与合浦南珠般的令人惊叹与佩服的书院历史文化资源。据《浦北志》记载,在晚清末年,浦北县已经拥有16家比较正规的古书院,这确实是浦北县书院文化历史的奇迹,也是浦北县书院历史文化的光荣与自豪,更从中凸显出了浦北县教育文化历史发展进步而遥遥领先于北部湾畔山海间的光辉足迹。
                            大朗书院珠耀大朗
  从浦北县城北进城大道的大象雕塑花坛,经小江河平马大桥,然后沿大桥再往平马中学校道行将200米处,再折东80米左右,这里便是:大德高天藏孔风,朗飞骏马奋蹄中。书香鲁邹青云志,院育栋梁睛点龙的大朗书院。
  大朗书院不仅久负成名,而且位于县城之中,电视连续剧《寒秋》曾在这里拍摄,并由此而闻名遐迩。书院和民俗村是浦北县至今依然保存完好的清代廉州府和合浦县的十大名书院之一以及当今钦州市唯一的客家文化民俗村。因此,大朗书院自然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书院历史文化艺术渊源。就如同:“天生丽质难自弃”那样,让人过目难忘和流连忘返。然而,就是如此高档次的名书院,但浦北人却一直都是熟视无睹。直到人类历史翻开新的纪元而进入崭新的21世纪,于是,该县的原文联主席、县文化局长黄家玲同志在慧眼独具中,才第一个用现代自由诗歌的形式热情讴歌了大朗书院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崇尚代表中国东方文明道德的孔孟子儒道家思想的历史功绩,原县文联主席、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传瑶,县诗词学会会长黄佳祖还为大朗书院的对联进行批注解释并公布于众。因此,大朗书院才抖落了百年的历史文化的尘封而如同一枝红杏出墙来;在初露端倪中引来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观访。但由于资金和种种原因,大朗书院始终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开发和利用。从而使之犹如纵然天生丽质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直到2005年初,该县县委、县政府在当时的市委、市政府李康等主要领导的倡导下才真正下最大的决心要把大朗书院建成钦州乃至广西第一客家文化民俗村,为此,当时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黄道伟还为客家文化村题写了村名,同时,再加上报刊电视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推介,于是大朗书院才在百年的寂寞中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并露出更加端庄秀丽的姿容与世人重新见面。为此,大朗书院在摇身一变中而身价百倍;在青春再度焕发中而梅开两度,并且因此而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随着大朗书院和客家文化民俗村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重新修辑一新并对外开放,市、县领导特别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凤兰考察大朗书院后亲自题词并对客家文化民俗村和大朗书院给与了高度的评价时,大朗书院才真正扬眉吐气和重新焕发青春风采,并且一跃而成为浦北县独一无二的一道靓丽的书院文化风景线。为此,大朗书院和客家文化民俗村的重新开发和利用,对于浦北县这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曾几度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来说,那确实是显得太迟太迟了。然而,也正恰恰因为这个“迟”字而使大朗书院和客家文化民俗村恰似那迟到的春天而更加迷人。
  带着金秋的无限希望和虽秋如春、万物盛长的无限生机;带着大朗书院和客家文化村——粼清塘遴荔红的古荔园林中那绿油油的让人酣醉的诗情画意;带着文人墨客那份特有的好奇和灼热的心情;带着探寻大朗书院和客家文化民俗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的精深与博大;带着对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长黄道伟在大朗书院考察时建议把大朗书院建设成为钦州市乃至广西唯一的客家文化民俗村的大胆设想,笔者于今年中秋节前夕又一次到大朗书院采风。
  大朗书院是浦北县十六大名书院中,建筑艺术堪称一流、对联书法雕刻艺术堪称一流、培养人才堪称一流、民俗文化底蕴堪称一流的鼎冠名书院。楹联古建大朗静,绿树红花书院幽正是该书院的真实写照。从书院的规模、格局、档次和水平来看便清楚地看到了当时浦北的书院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书院原建成于小江镇六新村委,并且曾经培养出宋安枢和宋安革等栋梁之才。清光绪年间,书院才从六新村委迁建于今小江镇平马村委并取名为大朗书院。浦北县原属于广东省廉州府合浦县的一部分,解放后几经变更先后属于广东合浦、湛江地区,后才划归广西并从合浦县分出而取名为浦北县。当时,刚走马上任的廉州知府、进士出身的刘齐浔大人和合浦知县、前翰林庶吉士邓倬堂大人立志不为时局左右而决心为官一任,兴教重文、普及文明、传播知识而造福一方,并致力发展书院文化,以实际行动不辞劳苦,从合浦廉州府出发乘船沿南流江、马江河逆流而上,于马江河畔吹响了大力兴建书院的号角,并且足迹遍及六万山下而不遗力地力主重视人才培养、人文道德和教化一方,从而为浦北的书院文化和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大朗书院当时便是由刘齐浔知府、邓倬堂知县亲自牵头挂帅,并由两广总督、进士出身、陆军少将、二品顶戴花翎的宋安枢的弟弟宋安革率领众乡团体、庶士募集捐资而建成的。其中最有力的证据便是大朗书院至今仍然有一根保存完好、雕工精良的红格木正大梁仿宋体正楷体凸文:“特授廉州知府进士出身刘齐浔、合浦知县前翰林院庶吉士邓倬堂暨乡团绅庶仝建”。在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清政府官吏腐败,丧权辱国,国家腐败无能,外忧内患、瓜分豆剖,昏庸黑暗,江河日下,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刘知府、邓知县和宋安革等名士及众乡绅却能以振兴中华和民族大义为重,以百年大计,兴教为本为己任,并且慷慨解囊,集腋成裘,兴建书院,传承文明,尊奉孔孟思想,传道授业解惑,灌输科学文化知识,重文兴教广培人才振家邦,并由此而培养了不少的栋梁之才和大量的乡土人才。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全面发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能够有这种重文兴学积德功的精神确实是难能可贵,正如诗云:大朗书院德仁功,孔孟至尊培智聪。府县同心齐努力,重文兴教得诗钟。
  大朗书院坐北向南,位于平马中学的前面。书院的四周是粼粼的清塘和满目葱茏、高大挺拔的荔枝、樟树、凤尾竹、丁香园林,从而把书院点缀得如诗似画。大朗书院和客家文化民俗村则犹如两颗璀璨的合浦珍珠而使四周的园林清塘焕彩生辉。书院分为大朗书院和客家文化民俗村两部分,并且分别由三进三落两层砖、木、石结构的独具岭南建筑艺术风格的两座方型建筑群组成。两座古建筑设计科学,造工精良,建筑艺术精湛讲究,特别是书院和客家文化村中的几十副长短对联不仅构思艺术精妙,而且都是用上好的坚硬的花岗岩石经过水磨光和精雕细琢之后,才镶嵌或安装在门庭、廊檐和正堂上,其中大朗书院中的大门石柱长联据传为两广总督宋安枢聘请广州名家撰联并书。更令人称奇的是书院授业正堂中那用二三丈高的四根楠木栋梁圆柱雕刻而成的长联及殿宇架梁的雅机妙构让人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殿堂,更由此而叹服书院建筑艺术的无穷智慧。同时也折射出了岭南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和大朗书院对文化知识的崇尚已经达到了至尊至圣的程度,同时也从中看到了一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传播文明知识的生动教材。而书院和文化村中那细磨精雕的石刻、木雕、浮雕、壁画艺术则如于天庭信步而达到了炉火纯青和游韧有余的程度。在目前钦州市来说古书院保存得如此完好和艺术造诣达到堪称一流的程度那确实是凤毛麟角。与此同时,大郎书院和客家文化村的对联书法艺术精湛超群,质量上乘,也令人拍案叫绝。如大朗书院前正门上的那副对联:“大成声振尼山铎,朗润文方浦水珠”二座廊石柱上“大者法、小者廉,治国瞭谐斯,于乡可观王道;朗如珠、润如玉,为学亦若是,何地不出人才。”和“朗月清风、何求不是,道心无滞相,好寻乐趣孔彦;大山乔岳、一览皆卑,海角有魁儒,讵愧追踪邹鲁。”等等,这些对联不仅对仗工整,意清高远,格调文雅,而且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儒风孔德孟道彰显,爱国、爱家乡的挚热心情溢于联表。同时书法对联珠联璧合,意趣无穷,博大精深。书法遵循大字丰满密实,小字清秀简约的法则前提下或大笔流星,坠石崩云;或劲猷丰满,骨肉兼融,珠圆玉润;或清劲天然,灵活多变;或流水行云,洒脱传神。可以说是目前钦州市乃至广西同类古书院中并不多见的集对联、书法、雕刻、绘画、建筑、教育、道德文章、历史等精湛艺术于一炉的精品艺术大观园。使人似在孔孟的仁、义、礼、智、信和道德文章的教化熏陶中而得到了心灵的荡涤净化和美的艺术享受。抚今忆昔,大朗书院成今古,书声琅琅广教后学培栋壮;继往开来,府县乡绅积德功,簧园浩浩智育雏鹰养翼丰。在走马观花的采风中,看史海沉浮,文彩重光,文明再现,知识硕果满园,观古院悠悠,看黉园浩浩,客家村重洗风尘,令人浮想连翩。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这里还是浦北“五七”干校和浦北县委党校的所在地。如今大朗书院梅开两度青春再现,但愿大朗书院和客家文化民俗村似长流不息的马江河而万古流芳。
                            十六书院铸造辉煌
  早在汉朝时代,在现在的泉水镇南流江上沙煲古渡头一带已经开始出现种桑养蚕的农耕文明和成为传播知识文明的地方,并且由此而拉开了南流江流域海上丝绸之路和古书院文化的序幕。公元474年,即南朝宋国泰始七年,越王陈伯绍(在现在的石埇镇坡子坪村仰天窝)置越州并且首任越州刺使与广州的军事、行政齐名,同时越王陈伯绍统率越州、交州(今越南,在此证明交州(越南)曾经是越州管理的地方,是南朝的一部分,即一个省份,同时,当时整个北部湾和南海地区都属于越王陈伯绍统领。)军事事务的时候,当时已经开始出现类似书院之类的东西,并且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客家文化和贾思勰《齐民要术》先进的农业科学生产技术,为当时古越州沿南流江出海而成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浦北历史的文明进步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无与伦比的作用,同时也奠定了后来的钦州农校(张黄农业技术学校)的前身在浦北县设立的基础。到了唐宋时代,浦北县境内已经开始出现古书院,并且出现府学等;到了明代,又相继出现了县学;到了清朝晚期,浦北县出现了十六所古书院,从而使浦北县的书院文化出现了登峰造极的时期,并且由此而创造出了浦北县书院历史文化的辉煌和写下了最闪光的一页。如今,跑马观花看浦北县辉煌灿烂如群星璀璨的书院历史文化便可以略见一斑,正如诗云:
                六万山雄书院高,文明进步史千秋。
                黉园浩浩培龙凤,硕果满心齐放讴。
  ——开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9年),扩建于嘉庆十二年(1808年)的乐民凤池书院,因为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乐民镇凤池山下而得名。现在已经为乐民中心学的校址。凤池书院清代的翰林编修、奉政御大夫、著名壮族高产诗人、一代清廉文吏冯敏昌曾经在这里路宿,并且有着对上“乐民笔架山,终年无笔搁”一下联“凤池书院堂,四季有书声”而闻名百里的传说。同时,乐民莫村酒饼铺禀生韦合龙撰写“凤毛志美;池水龙腾”的劲遒优美、端正大方、功力深厚、有棱有角、章法得体的大字书法门联和平佳六黎韦秀才撰写的“凤雏展翼;池鲤修鳞”对联也在凤池书院留传广泛,特别是乐民镇平佳村考中头名秀才韦葆宗撰写的《鹤顶吟.凤池书院》:“凤阁辉煌耀我乡,池鱼跃水渐鳞翔。书生有志青云路,院发科名四海洋”一诗成为乐民读书郎的口头禅,当时,凡是进入乐民凤池书院读书的书生,都必须要熟练地背诵这首诗才能够进入凤池书院读书,可见当时对于国学的普及和重视的程度,并且证明了当时的凤池书院已经开始诗教进校园、并且十分的普及推广于校园的了。同时,凤池书院现在仍然传承着八月十五中秋节千人舞青龙(蕉叶龙)的广西非物质遗产。在该镇的社头小学,还有一所不为人知的广益书院,书院门楼的一副“广培后学;益显前谟”的花岗岩石门联现在仍然镶嵌在社头小学的大门上。
    ——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并且位于现在寨圩中学的归德书院门楼在十六个古书院中造型设计最科学美观、气势最雄伟、建筑艺术水平最高,具有十分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由该镇秀才宁爱书写的“归德书院”四个丰满密实、苍劲遒美、潇洒大方的大字现在仍然立在寨圩中学校园内,成为现在寨圩镇最有吸引力的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建于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由两广总督宋安枢和宋润生共同兴建的进诚书院曾经一度广泛地传诵着宋安枢大人的诗联集《鼻录集》的琅琅书声,是浦北县十六家书院中规模最宏大、设施最豪华和建筑艺术最高的名书院,成为现在浦北中学的前身。现在进诚书院的花岗岩石门匾和石门联“洁己以进,反身而诚”以及书院亭阁、书院校训“立德明志,自强不息”等仍然矗立在浦北中学的校园内,这些书院历史文化古迹极大地激励和鼓舞着浦北中学莘莘学子刻苦努力,奋力拼搏而出现了教风、学风、校风俱佳,从而使该学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且先后涌出现了广西三个文理科状元。
  ——建于1860年的福江书院位于现在的福旺中学校园内,该书院曾经出现了文武举人、一代清官林苑生,为福江书院写下了最闪光的一笔。
  ——建于1880年和位于平睦中学校园内的平睦镇文德书院曾经一度传承麒麟舞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为葵扇顶和五峰山下的书院文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现在文德书院亭仍然完好地高立在平睦中学校园内。同时,该县的北通镇的石岩书院,官垌镇的奎峰书院、十冬堂书院,龙门镇的文澜书院、龙文书院,安石镇的石凉书院,张黄镇的汇英书院、志德书院,石埇镇的文昌书院,泉水镇的蒙屯书院等也是浦北县的十六大古书院之一。
  毕竟东流去,醒眼看今朝,忆昨天,浦北县辉煌的书院历史文化毕竟已经成为了历史的过去而如南流江的滔滔江水滚滚南流而一去不复返;看今朝,浦北的教育事业与时俱进地融入北部湾大文化的新格局而犹如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希望无限,各方面在原来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该县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全区教育先进县,特别是该县的第一职业中专技术学校成为全国的重点职业中专学校。同时,该县的中、小学校教师、领导齐心协力同努力,学生勤奋,特别是广大老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用心灵的智慧与辛勤的汗水点亮了浦北教育良心道德的金心红烛,在托起今天和明天新的一轮希望的朝阳中而呕心沥血地培养出了一大批的人才,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可以说,现在浦北县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和桃李满天下,硕果满黉园。特别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铁映同志曾经到该县考察教育工作并且给予高度的评价,并且由此而在浦北的教育文化历史上写下了最辉煌闪光的一页.....
韦合龙与凤池书院
文智源泉远;祖公德脉长。韦合龙,号节符。排行十二,故称合龙十二。他的继父韦子任与毛泽东主席的字同名。1778年 12月 26日(农历)时为广东省合浦县三东乡莫村酒铺。
韦合龙祖六岁开始在父亲的教导下认字,七至八岁跟随父亲学习《三字经》、《千字文》和《增广贤文》等。当他背诵“白酒酿成筵宾客;黄金散尽为收书”的时候,他便开始向父亲提出“为什么要黄金散尽为收书?”,他的父亲答道:“为了前辈和现在咱们创作的精神文化财富积累而成的书本,即使是黄金散尽,也要把它们搜集买回来。”,于是,韦合龙恍然大悟。韦合龙九岁的时候便开始进私塾,学习四书五经,由于他天生聪明,再加上他勤奋刻苦而有天赋,所以他熟读唐诗三百首而过目成诵。十二岁的时候,他开始进凤池书院读书,同时开始学习声律启蒙,并且初步学会辩别平仄四声,同时系统跟老师学习四书五经。1801 年12月,奉政御大夫、翰林大学士冯敏昌从广州经藤县回家探母亲,后经横县郁江,恰逢经过凤池书院并且寄宿讲学半天。合龙祖有机会参加听讲。当时,凤池书院一老师说一书生经过三东乡出一上联“乐民笔架山,终年无笔搁”,几年都没有人能够对出满意的下联,于是要求才高八斗的冯敏昌马上对出下联。冯敏昌进士凝神片刻便对下下联:“凤池书院堂,四季有书声。”,韦合龙有幸目睹这一神彩而暗暗更加加倍努力,发奋成才。后来平佳秀才韦葆宗在考乡试时中头名秀才作鹤顶吟一首即一锤定音而中头名秀才,这里也为合龙祖后来创作诗联和书法打下基础。(韦葆宗的诗得到全镇上下的广泛传诵。以后,凡是进凤池书院读书的学生都必须背熟这首诗,然后才能够进入凤池书院读书。如今,凤池书院也镶嵌这样的一副对联:“凤池浇桃李;书院育栋梁”)。后来韦合龙先后中痒生、秀才、禀生和贡生后备选生等。他还当选为当时的三冬乡长和在凤池书院任主讲。韦合龙还写得一手好字,他的书法大字密实,小字清简,潇洒灵活多变而入格,清秀简洁、劲刚柔相济而法度森严,是闻名百里的书法家。他十分精通礼俗专业,并且著有礼帖一卷。每逢四面八方乡邻有红白喜事,大家都争着请他做值柜。韦合龙在乐民凤池书院教书期间,曾经在书院大门写上这样的一副对联:“凤毛志美;池水龙腾。” 同时,他在广益书院也曾经写过这样的“广益书鸿培壮栋;社头彩凤鸣高枝”的对联贴在大门上。与此同时,他还创作了大量的诗联和文章,共186 卷、300多万字。而且都是他亲自书写的手稿本。现存仅仅十多本。可惜他的手稿文本在上一个世纪60年代破四旧、立四新的时候,十多个箩筐的手稿和各种各样的古书籍、书法、画、古玩等全部被付诸一炬。余下的手稿和书籍后由韦伯尧、韦绍任收藏,其它的都是不翼而飞。在70年代,灵山县石塘镇沺蒙村的亲家杨德升也拿走好几部书籍和手稿本。韦合龙写字的大笔据说用九个箩筐谷才买回,至今仍然可以使用,现在仍然在韦建堂手上。此笔用了一百多年世纪仍然可以书写自如,确实罕见,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好笔文物。韦合龙1856年去世,享年88岁。
洁己正心方正行
 
越州吟越韵;书院沐书香。在“一江两岸”风光秀丽的广西浦北县城江滨西路曾经出过三个广西文理科状元的浦北中学校园里,有一个浦北县十六大名书院中规模最宏大、最豪华而由当时清代两广总督、进士出身、陆军少将、二品顶戴花翎、并且著有诗联专集的宋安枢大人等兴建的进诚书院亭阁。亭阁座落在浦北中学西向校门的花园假山后面。(原来进诚书院在现在的县粮食局周围)亭阁翘檐高阁,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四角方正翘檐高耸,造型美观而独特新奇,艺术风格高雅间约而厚重大方,在四面八方的绿树红花的映衬下让人在亭阁中仿佛在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神仙境界中而心旷神怡和流连忘返。特别是亭阁上镶嵌着牛麻大理石板的屏风。那笔力苍健、力透纸骨、匀称密实、硬朗劲秀的“进诚书院”的四个大字特别的引人注目。不仅如此,在亭阁上,有一副书法大方得体、别具一格,书风硬朗密实、健美醇厚而不失潇洒风度、深藏神韵大家风范的“洁己以进;反身而诚”的书院门联特别的引人注目。整副对联立意高古、意味深长、高雅深邃、意义深远、哲理无穷,仿佛让人在这个高雅博古、世外桃源般的小天地里如同天庭信步而自然而然地仿佛通达人生理想的最高艺术境界,让人在这区区的八个字中而好像站在宇宙之上而看透了整个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历史过程,深刻地洞察出了整个世界特别是东方中国发展的正确方向;让人从中领悟出了高深的人生哲理和社会万象中的最高境界和深邃学问;让人从中透视出了人类社会努力渴望实现人人平等、和谐统一、大公无私、融洽和谐、共同富有的理想大同共产主义理想世界。如此发人深省、铁骨铮铮、令人鼓舞、令人大开眼界、使人终身深受启迪教育,催人反身自醒和高昂奋进的绝妙之联,就如同慢慢细嚼老牛甘而回味无穷并且令人叹为观止。
首先,我们对门联的上联“洁己以进”进行解析:洁己,就是不断地清洁、纯磨、检点、雕琢、推敲、纠正、完善自己的操行,在不断地修正错误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在不断进步中而修练出清正廉明、洁身自好、品德高尚、超凡脱俗、大智大睿的最高人生境界,树立为人类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美好崇高理想。我们知道:“洁己才不失己,正心方能正行” 。只有不断“立德修身扬己之长,廉洁自律纠己之短”,才能够不断进取、不断进步;只有不断地清身洁己,保持自身高尚的节操和荣誉,并且身体力行,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和跃上新的阶梯;只有人人都能够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心一意地努力学习、勤勤恳恳地工作和默默无闻甘作奉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才能够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理想幸福生活;只有堂堂正正地做人,清清白白地做事,才能够保持清正廉洁的浩然正气;只有洁己以进,洁身自好,才能够快乐幸福地生活和实现人生目标;只有洁己以进,才能够为实现全人类人人平等、人人和平友好共处的理想世界提供有利的条件。刘禹锡的名篇《爱莲说》里面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正是说明这样的道理。
其次,我们对门联的下联“反身而诚”进行解析:反身,就是反复地反省自己,发现、认识、清醒自己,修正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最后才能够达到至诚、至善、至美的崇高美好的人生坐标和理想境界。我们知道,在《劝学》一文中曾经这样的论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有一句古语也曾经这样论述:“吾日三省而三思而后行则智能而行无过矣” 。因此,只有诚实守信,真诚不二,并且不断地修心养性,不断地积善积德,不断地反省自我,不断地扬长避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最后在神名自得中才能够达到至善、至诚、至信、至忠、至智、至仁、至爱、至义、至真、至理、至孝、至美的最高人生境界。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就是这样论述的,并且由此而感悟出真诚至达、完善自我和实现人生理想并且为之奋斗终身的顽强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是怎样练就的科学道理。我们知道,“反身而诚” ,唐太宗以铜为镜,则清楚地看到了自己作为一个皇帝的本来面目而开明纳谏行善政,由此而使当时的长安城成为整个世界文明之都,并且出现了历史上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因此,公生明,诚生信,无论是从政、从军、从工、从农、从教、从医、从艺、从文等等,都必须要光明正大和清正廉洁,并且不断地提醒自己、反省自己,修正自己,在“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中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这样才能够完善自我的美好人生,才能够共同创建美好幸福的和谐社会。所以,只有不断地反省自己,才能够圣明理达,真正达到“人到无求品自高”的人生精神思想境界;只有不断地修养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才能够创造出公正廉明、诚信守道、和谐公平、幸福快乐的理想社会。
浦北中学“洁己以进;反身而诚”这副对联确实是浦北蕉乡十六家古书院中立意较高的一副好对联。我们知道:洁以修身,诚而养德,洁身自好则重于泰山,不自省、不自重、不自尊、不自爱、不自律则轻于鸿毛。在这副对联中就充分地体现出了:不断清廉进取,奋发有为,如马克思的“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只有不畏艰险,沿着崎岖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说的那样睿意进取,在真诚达慧中明晓吾日反省三思则能够思路清晰,目标行动明确而事业有成的科学道理,它从中教化人生,教化整个社会一定要诚信守道,人人都要做到洁身自好、清正廉明,立德明义,厚德载道,至诚至义,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够不断文明发展进步和实现长治久安。整副对联写得高古博雅、大气磅礴、高屋建瓴、势拔五岳,同时对联的平仄对仗工整全对,法度森严,充分体现了中华国学对联国粹的无穷魅力和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对联里的字里行间自始至终充分地凸显出了东方中华民族的“仁、义、礼、智、信”和“忠、真、诚、孝、善、惠、忍、宽、博、和、爱”的传统崇高美好品德和中华民族精神与灵魂。正如诗云:
(一)
进诚书院古高风,联雅博轩藏智聪。
三迭壮元名八桂,珠联璧合画亭中。
(二)
洁己正心方正行,中华美德志弘扬。
修身立国鲲鹏奋,世界胸怀竞袖长。
 
 六万山下古书院文化枯木又逢春
 
书院培高德;蕉乡沐古风。广西浦北县是北部湾地区著名的古书院文化地区。全县有16家名古书院,有着深厚的书院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书院历史文化资料和文物。因此,该县尊师崇教和教书育人一度成为该县的传统美德和古今的第一要务和根本原则。由于有着光荣的教育历史文化渊源和优良传统,教育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再加上该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所以,该县曾经出了三个广西文理科高考状元。为了能够使浦北县的古院重焕光彩,真正使浦北县书院古文化成为浦北县教书育人和培养后代的优良传统和厚实的历史根基,成为浦北县的历史草根和旅游教育先进文化历史传承基地、教育历史文化博物馆、教育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和文艺展览活动场所,该县委、县政府计划筹集和争取上级立项投资1000多万元项目资金,并且计划在一年内完成恢复保护修建位于浦北县城平马小区的大朗书院和伯玉公祠。在规划筹建中,该县做到近期1000万投资建设计划和远期规划投资相结合,并且认真科学规划,计划把浦北县的十六家名书院按历史原貌和比例浓缩在大朗书院周围,并且以旅游文化产业化为宗旨,把浦北县古今的书院文化历史全部陈列在此,把浦北县的历史名人、文艺创作精品和陈述书院的文章全部布展在里面,弘扬浦北县旅游文化教育特色,用浦北县自己的教育文化人才和创作的文艺精品引领全国,努力形成浦北县的旅游教育历史文化和文艺产品的集散地,把该旅游书院文化景点打造成为全国4A级旅游风景区和重点保护的书院历史文化文物基地。
为了保证该项目的落实,该县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和实施方案,并且反复召开会议进行研究讨论和具体实施。目前,现在该旅游文化项目做到征地、收集资料、筹集经费、规划设计等同步进行。有感即得诗一首:
蕉乡书院又逢春,培养人才历史真。
教育古今囊冠慧,辉煌再创竞珠珍。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