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第一次在建设工地之二 热火朝天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609        作者:俞乃康        发布:ydynk        首发时间:2011-07-16 19:59:56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第一次 在建设工地 热火朝天 水轮泵工程
编语:
为了解决峰市汀江两岸几百亩“望天田”的干旱问题,1966年秋,峰市公社决定在汀江河头城附近的猪妈滩兴建水轮泵工程,利用汀江水力资源为人类造福。本人有幸到工程指挥部搞政秘工作,度过了一段不平凡的经历,至今难以忘怀。

 

 

 

第一次在建设工地

                                                    

1966年秋冬)

 

(二)热火朝天

 

经过一番准备,1966916,永定县峰市汀江水轮泵工程上马了。

工程指挥部设在河头村的群众家里。这是一座三开双联间前后堂歇山顶单厢房的二层楼房,共有10个房间,除了屋主自用4个房间外,其它都借给指挥部使用。这屋里安排工程总指挥、副指挥、财会、政秘人员居住,后堂楼下正厅为办公厅兼会议室,厢房作文印室。指挥部食堂设在邻屋,工程技术人员和后勤人员也住在那里。技工住在城背,普工住在原南强中学旧址,吃在同一个食堂,并由抽调来的精干人员专门管理。

工程上马那天,来自各个大队的民工近500人参加了指挥部召开的誓师大会。总指挥张社长作了简短的动员,简介了工程构想和初步计划,宣布了工程组织机构名单。那时正值“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习解放军”的学习热潮,峰市人民头一回听说要自己搞这么大规模的水利工程,都很受鼓舞,热情相当高涨。

第一批上场的民工,有普工300多人和技工100余人。普工主要负责清基,用的都还是锄头、畚箕,工具还相当落后。技工分石工、木工、竹工三个小队:石工负责打炮眼、炸石头,木工负责钉模板、做木笼,竹工负责做竹笼、修畚箕等。另外还从惠安招来一伙石匠,跟本地的几个泥瓦匠专门负责砌石坝。

工程分三个工段施工:第一工段在大坝东头,即汀江的左岸。这里是大片连接的高低不一的岩盘,全长约150,是天然的石坝,除了要砌筑挡墙、加高坝顶,加固坝基之外,还要凿开三个机坑和一条航道。这里是石工们的主战场。第二工段在河道中间,是东西两岸的连接处,这里有几个断续的礁盘,它们的连接线长近150,与主河道构成约30°的交角,平时汀江河水分出几股从礁盘之间流过。这里是拦河筑坝的重点,工作量极大,还必须先构筑上下围堰。第三工段在大坝西头,即汀江西岸。这里是汀江的主航道,只有四五十米宽,但几个大礁石堵在水下,形成2左右的落差,水流湍急汹涌,发出猪妈吼叫般的巨响,因而人们称之为“猪妈滩”。这里是工程的难点。指挥部考虑到汀江的水文特点,秋季开工先攻第一、二工段,第三工段放到冬季枯水期再搞。

工程开始以后,总指挥张社长没日没夜地在工地打转,从工程设计到方案实施,从经费筹措到物资采购,从工程进度到技术革新,从思想工作到生活管理,都在他的视线和思考之内。他跟指挥部的每一个成员,乃至每一位民工,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位工作非常扎实、细致的基层领导者。指挥部的人员也安排到现场巡察,及时发现、汇报、解决问题。上级也颇为关心,县水电科赖科长也前来视察,指导具体工作。龙岩专区气象站、水文站,也经常跟我们保持联系,及时寄来半月天气和水文信息。

峰市人民都大力支持。留在公社的干部,经常深入基层宣传发动,号召大家搞好生产,支援工地。那时,每隔几天,就会有一个生产大队敲锣打鼓前来慰问,送来柴火、蔬菜,甚至肉食,给民工们极大的鼓励。一段时间,我都忙着迎送慰问队伍,帮助处里送来的财物。

最动人的还是工地上的场景。

起先是石工小队,几十个青年,虽然身强力壮,但是都没有打石、炸石的经验,对抡锤、扶钎、装药、点火、煅钎、淬火这些技术活,都得从头学起。幸好有三四个年纪较大的,五十年代曾当过支前民工,有些经验,他们就成了师傅。他们通过现场操作,很快就培训出了一大批石工。你看那打石工地,小伙子们抡起8大锤,扭动优美身姿,哼起劳动号子、有力地敲打着钢钎,发出节奏均匀的“叮当”声,无疑就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大舞台。石工小队在后来的凿机坑、开航道、备石料、清除乱石、打基桩眼等工作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炸石时发出的炮声,回荡在汀江河谷,成了汀江水轮泵工程的标志性音响,峰市人民的热情也因炮声的震撼而倍受鼓舞。

第二工段清基筑坝的场面最开阔。因为不是主河道,水流较缓慢,围堰容易构筑,但是因为战线较长,石盘缝隙漏水量特别大,抽水便成立施工的先决条件。原先的45马力柴油机根本不管用,于是指挥部设法外调来412马力的柴油机,昼夜不停地抽水。为了赢得时间,本应连续奋战,把清基、打基桩洞、扎钢筋、钉模板、搅拌水泥、浇筑基桩等几道工序连贯起来,一气呵成。但是因为照明问题没有解决,只能起早贪黑干两班,夜里留下抽水机运转,民工回去休息,等第二天再干,进度自然较慢。不料,刚干到一半,下了一场大雨,汀江水漫过围堰,工程只得暂停,民工也趁便休息几天。几天后,水退,工程复工。这时秋收已结束,公社又抽调一批人,普工队伍扩充到500多人,同时还在西岸设立一个柴油发电机房,发电照明,主要就是为了集中兵力攻克第二工段。有了电,指挥部立即调整计划,改为日夜三班轮番上阵;有了电,安装高音喇叭,播放革命歌曲,宣扬好人好事,民工们的情绪随即高昂起来,工程进度日渐加快,二十几天后,第二工段便顺利完成。

工程很快转入第三工段,这里的难题就是大江截流,成功的关键是构筑围堰。构筑围堰需要大量的竹木和土石方。民工要到十几里外的山上砍伐竹木,搬回来由竹工、木工加工赶制,再设法投入江中,填放土石。构筑上游围堰并不顺利。开始时江面较宽,水流较缓,竹笼木笼想放哪儿就放哪儿,然后往笼中投放石料就行。随着江面缩小,流速逐渐加快,到将近合拢时,难度陡然加大,木笼刚贴着水面就被冲到下游去了。指挥部广泛征求意见,改用把几颗大石捆绑成团翻下江中,待沉到江底的石团升到一定高度,水流速度减缓,再接着投放木笼。这个办法果然灵验,上游围堰终于构筑成功,保证了下游围堰的顺利构筑和清基工作的全面开展。为了庆祝汀江合拢成功,指挥部还特意放假1天,并且还给大家加餐一次,晚上组织了一场晚会,工地上的文艺活跃分子和附近大队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晚会上进行慰问演出。

在围堰筑成以后,时间已临近春节。指挥部考虑到第三工段的工作面小,容纳不了这么多的民工,决定先安排一部分民工退场。春节后,指挥部也精兵简政,我和几个临时抽调的大队干部,没有再回到水轮泵工地去了。

这段时间,我除了处理内务之外,也常到工地走走,也曾到工地参加夜战。白日里,汀江河水碧绿如蓝,汀江两岸旗帜飘扬,嘹亮的歌声压倒猪妈滩的吼叫声,宽阔的河滩成了人民群众战天斗地的战场;各个工段各个工种全面铺开:从动作娴熟的竹木匠到配合默契的石工班,从健步如飞的运料队到步伐沉稳的抬石工,从垒桩筑坝的混凝土抄拌工到油污满面的柴油机抽水工……张张面孔都是洋溢着说不出的激情;到夜间,工地上灯火通明,夜战场面虽然不如白天那样开阔,但视野相对集中,在灯光下浇筑混凝土桩的民工,精神格外专注,严格按程序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柴油机蹲在在围堰上,不紧不慢地按照鲜明的节拍转动着,……可惜的是那时还没有今天广泛流行的多种拍照技术,一幅幅赏心悦目、激动人心的照片,无法拍摄下来,只能深藏在我的脑海里。

这段时间虽然不是很长,却让我体会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与神圣,看到了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劳动热情,当被调动起来之后就会化为巨大的力量,战天斗地,无所不能,因而更激起了我对劳动人民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附:工程概介

汀江水轮泵站 位于峰市乡河头村,1966916动工,1971年底发挥效益。国家投资56万元。主要水工建筑物是钢筋混凝土桩板坝。坝长350,平均高3.5。左岸安装60-6型水轮泵3台,落差3,扬程181987年灌溉面积450亩。右岸安装80-20型水轮泵4台,落差3.3,扬程75,原可灌溉748亩,因管理不善已报废。(引自1994年版《永定县志》。)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   条】
文章评论
纸墨茶香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7-16 20:43:45)  
很细致的记录,热火朝天的年代。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